慢性便秘
在我国的患病率
高达4%~10%
在60岁以上老年人当中
慢性便秘患病率高达22%
与糖尿病患病率相仿
总是便秘怎么回事?
慢性便秘
慢性便秘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,如肠道功能失调、器质性疾病(如结肠癌)、纤维素和水分摄入不足、肠道蠕动减弱、排便肌群的活动障碍等。
便秘表现为持续排便困难、排便不尽感或排便次数减少(每周少于3次)。若便秘的病程≥6个月超过6个月,则为慢性便秘。
慢性便秘的分类
慢性便秘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,大部分慢性便秘为功能性便秘。
器质性便秘是指身体某些疾病引起的便秘,当疾病痊愈后,便秘的情况也随之改善。
功能性便秘通常是指身体没有发生器质性的病变,主要是指因为肠道功能差引起的便秘。
对症治疗
由于两者病因、症状不同,治疗方式也不同,但危害造成的是相同的。便秘患者需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,明确病因后对症治疗,以免延误病情。
便秘的危害
便秘会让人身心不适,肠道毒素不能及时排出时会被人体吸收。首先会干扰大脑功能,出现记忆力下降、注意力不集中,还会引起皮肤暗沉、长斑、口臭、肥胖等。
长期的便秘容易引起痔疮、肛裂、直肠脱垂,甚至诱发脑出血、心绞痛、心肌梗死等疾病。如多次反复使用泻药容易诱发结肠黑便病、结肠息肉等器质性疾病。
肠道菌群有什么?
肠道菌群构成复杂,细菌种类繁多,划分为三种类型。
有益菌群
有益菌群主要有拟杆菌、梭菌、双歧杆菌、乳酸杆菌。
这几个名字很熟悉吧,现在各类产品中铺天盖地的益生菌,说的就是后两者,这些细菌势力最为庞大,占到了肠道菌群的99%以上,跟人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,辅助消化多种食物,并保护我们的肠道。他们也被称为是共生菌群。
中性菌群
中性菌群主要有肠球菌、肠杆菌等。
这些家伙数量不多,但属于肠道里的不稳定因素、墙头草。在共生菌群占压倒性优势时,中性菌群就很安分,肠道就很健康;但要是共生菌群被破坏了,这些家伙就可能兴风作浪,引发多种肠道疾病,所以它们也被叫做条件致病菌群。
致病菌群
致病菌群主要有沙门氏菌、致病大肠杆菌等。
它们是健康的破坏者,本不属于肠道,但一旦误食进入肠道,就会兴风作浪,导致腹泻、食物中毒等。
改善便秘的重中之重
许多研究已经报道,菌群失衡是功能型便秘的重要发病机制。慢性功能型便秘患者益生菌减少,致病菌增加,存在明显的肠道菌群紊乱。
益生菌
越来越多的动物和人体实验显示,益生菌可以改善便秘症状。特定益生菌通过促进肠道蠕动、调节肠道分泌而改善便秘症状。
心理支持
慢性便秘患者的家属、亲戚和朋友,对慢性便秘危害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不够,对患者所表现的痛苦难以理解。
应对此疾病予以充分的认识和理解,鼓励患者树立面对疾病的信心,及时接受正规的治疗。
菌群移植
菌群移植在慢性便秘中的作用已经得到认可,被国际指南推荐作为慢性便秘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。
菌群移植是将健康人的功能菌群,移植到患者肠道内,重建新的肠道菌群,可以改善患者的肠道菌群平衡,促进结肠蠕动功能,还可以明显改善精神症状。
饮食与生活习惯
建议↓↓↓
1.良好的排便习惯
每日定时排便,如清晨或餐后2小时排便。排便时保持注意力集中,不玩手机,减少外界因素干扰。
2.每日补充膳食纤维
推荐每日摄入25~35g膳食纤维,且应在几周内缓慢增加,如果突然摄入较多,可能导致消化不良,引起腹胀和嗳气。
3.适量饮水
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》中明确,成年女性每天水摄入量1500ml、男性1700ml,换算一下日常使用的容积为200ml的水杯就是7~8杯水。
若想增加粪便中的含水量,使粪便松软,更容易排出,就需除一日三餐外,适当增加饮水量,推荐水的摄入量为1500~2000毫升。
4.每天要有一定的运动量
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时间,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,如慢跑、快走、乒乓球、跳舞等,运动要量力而行,避免损伤身体、出汗太过。
5.养足精气神
尽量在23点前入睡,不熬夜,保证每天约8小时的睡眠时间,养足精气神。生活保持有节奏不紧张,多放松心情、保持心情愉悦。
不建议↓↓↓
不建议食用较多南瓜、紫薯、魔芋、酵素类保健品等,此类纤维吸水后会膨胀,使便秘更加严重。
良好的生活方式,及时补充益生菌,有利于促进肠道蠕动,产生排便反射,成功排便哦。